当前位置: 主页 > 永乐宫研究 > 论著目录

永乐宫的博弈

2019-08-20 16:24 来源:

  陈小寒,2012。永乐宫的博弈,中华遗产,2012年第9期。

  永乐宫落成于元朝末年。观清代《永济县志》中的《永乐宫图》可知,此处以龙虎殿(又称无极门)、三清殿、纯阳殿、重阳殿为核心,以吕祖祠、报功祠、披云道院等为附属,整个院落宫阁威严,井然有序。如今,永乐宫仅存中轴线上的一门三殿。上方复原图即依据《永乐宫图》手绘而成。绘图/于继东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,是供奉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的神堂。殿内四壁绘制的《朝元图》由286个人物组成,诸神或天姿绰约,或骁勇剽悍,或威武端立,观之气势迫人。来自朱好古画坊的画工,继承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风格,用线条的粗细、转折来造型,制造出衣带飞扬、飘飘欲仙的美感。

  公元1310年的2月,春雪初融,一道道圣旨从元大都禁内颁布而下,在全真教掌教苗道一的再三上书乞请下,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对全真教历代祖师、教徒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册封。创始人王重阳被加封为“重阳全真开化辅报帝君”,全真七子由“真人”号加封至“真君”,此外还封赠丘处机的十八弟子为“真人”,尹志平、李志常和宋德方为“大真人”。这次册封,标志着被冷落多时的全真教,重返政治和宗教的核心舞台。

  其实从成吉思汗在位到蒙哥上台的初年,全真教和蒙古人的关系都可以用“蜜月”二字来形容。自1219年“长春子”丘处机带领十八门徒西行觐见成吉思汗以来,教团似乎已经习惯了蒙元王朝的垂青,道士们不但拥有免赋税的优待,并且奉旨管理天下的出家善人,地位高居众多宗教团体之首。蒙古铁骑一路横戈立马,所向披靡,在取代金与南宋划江而治后,出于管理汉地百姓的需要,他们一手促成了全真教的鼎盛。从1220年到1250年,全真教道观一共增加了74所,山西永乐镇(今属山西芮城县)的永乐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土动工。

  永乐宫,始称大纯阳万寿宫,作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,主要祭祀的是被尊为祖师的吕洞宾。虽然此地位于偏远的山西南部,但因为是传说中吕洞宾的故乡,在这里修建大型宫观,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全真教来说,无疑是凸显教派神圣性的不二法门。正因如此,宋德方、潘德冲这两个高级弟子先后在它身上投入了大量心血。只可惜,三大主殿刚刚落成,二人便先后离世,更让全真教上下措手不及的是,一场灭顶之灾悄悄降临。

  威胁来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萨迦派。当蒙古在北方的统治日趋稳固后,蒙哥、忽必烈这些年轻的汗王们,在信仰上都选择了与蒙古人更为亲近的藏传佛教。尤其是忽必烈,他早年拜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师,受佛戒。而当他于中统元年(1260年)继汗位后,更任命八思巴为帝师,授之以玉印和统领佛教的权力。此后,能坐上这个位置的,就只有萨迦派高僧了。

  眼看着对方异军突起,势头强劲,昔日备受皇恩的全真教,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,与蒙古高层的“蜜月”结束了。而全真教自身庞大的组织和势力显然也招致了对方的不满。如何能让全真教“心甘情愿”地让位于萨迦派佛教?蒙哥和忽必烈早有筹谋。

  打压是必然的。自1255年起,蒙哥先后举行多次佛道论战,企图借僧人之口,对全真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击。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宪宗八年(1258年),在忽必烈的主持下,僧、道各派17人展开论辩,这场口舌之争最终以后者的完败落幕。参加辩论的弟子樊志应等17人削发为僧,焚烧道经45部,还佛寺侵地237所。全真教彻底被打入冷宫。僧人们反过来开始侵占道教教产,教财来源日渐减少,永乐宫的工程也被迫搁浅下来,这一停,就是半个世纪。

  不过,全真教并不甘心,教团们蛰伏下来,安安静静地判断着局势,等待着一个机会,一个可以让他们重新回到权力中心的机会。

  从1310年武宗颁布的诏书上看,五十多年后,全真教的确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,那么,他们牢牢抓住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?让我们走进永乐宫,它精彩绝伦的壁画会说明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