壁画艺术特色

2019-08-20 16:25 来源:

  一.壁画艺术特色

  1.宏伟的构图

  画家在400多平方米的墙面上,以传统的对称仪仗形式,画出了290位神祗的朝拜队伍。这支朝拜队伍以前墙(即门两侧南墙内壁)青龙、白虎星君为先锋,神龛背面三十二天帝君为后卫。

  东部以北壁东段的紫微大帝、东壁的玉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三位主神为中心,率领日、月、五星、北斗七星、廿八宿、天蓬、黑杀、十二生肖、扶桑、福禄寿三星、四渎五岳、酆都和地府诸神、三元、天丁、力士、天驺、甲族等各路诸神为左翼。

  西部以北壁西段的勾陈大帝、西壁的东华木公和金母元君三位主神为中心,统领天地水三官、南斗六星、廿八宿、天猷、真武、太乙真人、雷部诸神、八卦神等为右翼。中间神龛两外侧画东极大帝、南极大帝两位主神率玄元十子做领班,为近侍。

  壁画上的人物前后排列达四层之多,有条不紊,秩序井然。他们虽然有坐立、俯仰、正侧、面背不同的姿态,有喜、怒、哀、乐相异的表情,但都随着自己的领班,共同拱卫“三清”塑像,构成一幅完整的“朝元图”,诸神脚下祥云缭绕,背后瑞气浮腾,使观者如临金测仙宫,玄都圣境。

  290位神概在画面上主次分明,面向大致朝北,分四层,拱笏捧圭,拈花持葆,神情肃穆,场面十分壮。画中人物有坐有立,有正有侧,男女老幼,壮弱肥瘦,动静相参,文武相间,疏密有致,在变化中达到了统一,在多样中求得和谐,在静中有动,体现出高超的构图能力。如:八位帝、后,六坐两立,众神各随其主,侍立周围。队列中武将分立四隅,在西壁队列的王母像后画一身穿蓝袍的太乙,俯首侧身向王母禀报;在木公前画一穿红袍的引进仙官,侧身向木公察报,打破了一律正面朝一个方向,使画面活跃富有变化。在东极大帝前,一真人手举荷花,面向东极而背向观众,这更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,凸显了主神,活跃了画面。

  2.生动的人物形象

  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最成功部分。290位人物,个个面型丰满,表情生动,各具典型,各有特征。衣冠、服饰无一雷同。特别在刻画虚构的神祇,画家经过精心构思,实际上塑造了人间世界形形色色的形象。如帝王的崇敬之表,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,儒贤的高土之风,隐逸的遁世之节,武士的英烈之貌,玉女的端严之态,鬼神的威慑之状,各不相同,曲折地显示了现实中不同阶层、不同经历、不同气质、不同情思的各种人物的种种世相。天蓬天猷、廿八宿、四曜等一些形象,将人与动物特征组合,使人感到惊讶而又觉得似曾相识,利用禽兽的某些特征增强了人的性格化。画家在《朝元图》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样的吸引人,那样富有人情味,像是一部历史人物画像的总汇,值得反复探索和回味。画中个性突出的画像还有雷公、雨师、八卦、四圣、太乙神、廿八宿、青龙、白虎、天丁、力士等帝、后两边均有金童、玉女侍从,不同司职有执华盖,有执样符,有执宝扇,有执翻旌,有捧灵芝,有捧香花,有捧珊瑚,有捧宝盒,应有尽有。

  从人物衣冠服饰上看,帝、后戴十二旒天子衮冕,圣母着皇后饰五彩凤冠,卅二天帝戴九施的公衮冕,其他神仙按等级不同戴七旒或八旒的侯冠,有的戴玄冠或帻巾,其余有的戴太古冠或缁巾冠,还有的戴通天冠、远游冠、却敌冠、进贤冠,并有长冠、法冠或弁大冠等。衣饰方面有韦弁服、皮弁服、冠弁服、诸侯朝服,还有软硬甲胄、紧身短装、道士服和行者服。又如靴鞋,则有云头靴风头舄、虎头鞋、龙耳鞋、鸟朝鞋、薄底快靴等几十种。

  各位神仙手持玉圭、笏板、如意、拂尘、香炉、玉斗、毛笔、经卷、羽扇、华盖、宝扇

  龙旃勰旌等,兵器有剑、戈、斧、钺、画戟等。这一巨幅画面上的衣冠典制,虽说是描写“神仙世界”,实际是民族服饰,把中国周、秦、汉、唐历代朝廷仪仗,集中地反映在壁画上了,正如唐诗描写的“九天闾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场面。

  以玉帝为首的一组画面,帝君态度和穆,神气凝肃,着天子冕,龙袍玉带,足登云头,端坐蟠龙宝座圆光之上,彩云缭绕中有宝盖浮空,玉女分侍两旁,一执翻旌,一执团扇,峨冠博带的仙伯侍于左,天蓬元帅立于右,真是文武拱卫,仪态万方。以圣母为首的一组画面,圣母仪态端庄,神情宁谧,头戴风冠,冠前“三”卦形,以象母仪,身服,胸前佩有理感,仿佛丁当有声,端坐风椅之上,华盖宝扇,仪仗齐全,几上鲜花忧也有清香散溢。特别是身者宝蓝色道袍、执圭行礼的太乙,好似在向圣母察告,表情逼真画面对人物眉宇间的刻画最为用心,画帝君浓眉大眼,画圣母眉风服,画真人清眉秀眼,画仙伯喜眉笑眼,画武将横眉怒眼,画玉女柳眉否眼,个个刻画得细微,各尽其妙,人物须发,凡唇上之胡,笔笔弯弓而直画,领下直挂而回旋,连鬓匀而飞舞,微鬓直且垂帘;须长则索索分明,须扭则条条生动:天蓬天酞,须发猬立,色如朱红,更显威仪万方。

  3.瑰丽的色彩

  辉煌灿烂的色彩是三清殿壁画的又一亮点,画家着色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画法以加强壁画内容和气氛,并有计划地分散使用石青、石绿,石黄,朱砂、赭石等石色,再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三青、四绿小块亮色间隔,使画面有活泼跳动的感觉,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沥粉贴金突出衣袖、璎珞、服饰花。为突出帝、后主神,用纯的大红大绿。使观众远看有势,近睹则看到线条和装饰的优美。

  石色是中国传统绘画使用的纯天然矿物质颜色,因此壁画上的石青、石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时间,仍然鲜艳夺目,光彩照人。

  整幅《朝元图》壁画偏暖的色调与梁架彩绘偏冷的色调相映衬,构成统一而富有旋律的

  神圣殿堂。

  4.高超的线描

  三清殿壁画的线描造型手法,充分展现了传统线描的高度成就,随着时代的发展,线描承前启后,由唐代的细密、宋代的顿挫,发展到元代《朝元图》的人物线描,变为雄健圆浑,沉着有力,不强调吴道子莼菜条描法的压提变化,只吸收“吴带当风”的精神。在衣纹的组织上不但继承了前代道释人物的画法,进而从实际生活领悟衣纹的转折与肢体运动的关系用笔概括简练,线条沉着有力,流畅飘逸,并力求变化,加强装饰效果,使画面富有真实感。画云气,用转笔,奔放流畅,加强顿挫节奏感。画弧线,走中锋,线条饱满圆润,画器物,根据不同对象表达不同质感,如勾出的金鼎铜器似乎可以敲出声音,画出的牡丹、荷花似含苞怒放,画人物则须眉毕见,衣带飞舞临风,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,使墨线在壁画中起到立骨建架的作用。在整幅画中,画家胸有成竹,意在笔先,笔随意走,神韵畅通,完全摆脱了传统笔墨程式的局限,可谓线描成就新的里程碑,仅看一幅线描稿也是一幅完整和谐而明快的绘画巨制。

  5.承前启后的绘画典范

  从壁画的源流风格上看,永乐宫壁画是继承了唐宋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而有所创新的元

  代道教壁画。图中帝君圣母脸型丰满端凝,青龙白虎气魄豪迈有力。天丁力士一组身着短装,

  个个虎背熊腰,身材肥硕,衣纹挺劲,具有豪迈的风格。仙伯、真人温文儒雅,金童、玉女活泼俏丽,令人看了不兔生发宁静清速的感觉,总的说,帝君和圣母的脸型丰满是唐代风格,其衣履刻化精微兼有宋画特点,真人和玉女的脸型比较清秀兼有宋人笔调,而飘带又有“吴带当风”的高超技法和飘逸风格。

  三清殿的元代壁画,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产物,是继承唐、宋绘画特别是壁画艺术的典范作品,它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意义,正如著名艺木理论家王朝闻先生在考察水乐宫壁画后所指出的:“这一审美对象的特殊价值,尚有待于继续深入地认识,它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放异彩。

  第三节壁画作者

  在三清殿神龛内东北角边沿上有一组题记:“河南府洛京勾山马君祥、长男马七待诏,把

  作正殿前面七间、东山四间、殿内斗心东面一半、正尊云气五间。泰定二年六月工单(毕)门人王秀先、王二待诏、赵待诏、马十一待诏、马十二待诏、马十三待诏、范待诏、魏待诏

  方待语、赵待诏。”这一题记证实了三清殿壁画和彩绘的确切年代和画师姓名。虽然在古代绘画史上找不到这些画师的名字,只有马君祥在洛阳白马寺碑刻中有“马君祥领画工……”的字样(见王伯敏《中国绘画史》),证实了马君祥至少是有名的画师。

  在纯阳殿壁画画家的题记位置在殿内南壁两稍间上方,两块很整齐的方框里分别写着‘‘禽昌朱好古、门人古芮待诏李弘宜、门人龙门王士秀、孤峰待诏王椿、门人张秀实、衡德,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上旬一日工笔(毕)谨志。”另一块写着:“禽昌朱好古门人古新远斋男寓居缘阳待诏张遵礼、门人古新田德新、洞县曹德敏,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重阳日工笔(毕)仅(谨)志。”题记中的朱好古是元初著名画家,山西襄汾人(省地志书均有记载)。三清殿的留题是1325年(泰定二年),纯阳殿的题记是1358年(至正十八年),相距整整三十三年。两组画家题记非常正规。三清殿马七画师的留题选在神龛内云气图右边沿,很不显眼的地方,纯阳殿画工题名却在两梢间上方,并不相同。三清殿和纯阳殿壁画东西两半完全为两种风格,由此可以看出两殿壁画都是两班人分东西两半完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