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博物馆

开创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先河的壮举——永乐宫搬迁记

2020-08-07 10:12 来源:
永乐宫搬迁记 (一)
  1956年,为了根治黄河水害,开发利用水利资源,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,而永乐宫却位于水库淹没区。
  永乐宫,原名大纯阳万寿宫,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,因地处永乐镇,俗称永乐宫,1952年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时就引起轰动,震惊学术界。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: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,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,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,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,其中三清殿《朝元图》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,是世界罕见的巨制,堪称国宝,搬迁重建,十分必要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,195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,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对其整体搬迁保护,而迁移永乐宫的最大难题是上千平米的壁画揭取和复原。由于壁画是绘制在沙泥涂抹的墙壁上,本身结构脆弱,又经历700多年,酥碱严重,粘力大减,极易损坏。对于壁画搬迁保护,当时既无先例可循,也无经验借鉴,而三门峡工程已定于1960年6月30日开始蓄水,永乐宫搬迁工程一定要抢在蓄水前面完工,珍贵壁画的掲取搬迁工作必须提早完成。时间紧迫,任务艰巨,年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提出“与三门峡争先,同黄河水赛跑”的口号,克服重重困难,不断探索、实践创新,从1958年8月起,到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周年前夕,成功将千余平米壁画安全剥离,并搬迁到复建新址,从而保证了永乐宫在1960年6月前按计划全部搬迁到新址。1966年8月所有壁画也全部修复安装到位,迁建工程胜利告竣。60多年来,无数的游人、学者、专家无不被建国以来这一浩大的文物搬迁保护工程所叹服,中国美术家闫立川先生1979年第二次来永乐宫赋诗留题:往去今来二十年,惊呼吕祖已乔迁;数遍天神三百六,不残不缺尽开颜。1986年5月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来永乐宫观后兴奋不已,题词“宫殿壁画稀世有,三年迁建功更高”。
  当下,坚定文化自信已成为国人的共识,永乐宫搬迁尤其是壁画的搬迁保护是在国力不强,科学技术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,专家认为,当年壁画搬迁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与工艺,是对此类文物保护工程原则、理念、思路、方法的开创和突破性探索,为当时及后来同类文物保护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。搬迁工作者不畏艰阻,敢于拼搏,自强不息的精神,更需要我们今天去弘扬光大。